猎德涌举办龙舟赛。
【资料图】
经过有效治理,如今猎德涌鱼游清涌。
位于广州珠江新城CBD的猎德涌,昔日是人人远远避之的臭水沟。经过有效治理,如今猎德涌鱼游清涌,白鹭嬉戏,呈现出一幅和谐的生态画面。而同在天河区内的沙河涌、车陂涌、深涌等河涌,也因水清岸绿景美的风光,吸引着市民游客流连驻足。
在绿美天河的建设中,治水工作是一项重要的任务。在6月份公布的广州市11个区2022年度河湖长制工作考核结果中,天河区获评考核优秀。近年来,天河区以流域为体系、以网格为单元实行系统治水,通过精准治污、科学治污、依法治污的方法系统治理水环境,如今天河尊重自然、顺应自然,构建自然修复的河道生态系统,为绿美天河的建设打造碧水“底色”。
雨污分流
每个排水单元都有“身份证”
治理水污染的一个思路是源头减污和源头清污分流,前者意味着要规范人们生产生活的各种行为,依法整治各种污染河涌、污染水环境的场所,后者则意味着从源头打通排污通道,让污水有专属的安全通道可走。
排水单元达标建设是系统综合治水的一大关键,天河区在这当中下了狠功夫。排水单元达标建设,就是建设污水和雨水两套相对独立的排水管网系统,从源头上把人们生产生活所产生的各种污水与自然的雨水分开排放,让污水通过污水管网进入污水处理厂进行处理,让雨水通过通畅无损的雨水管网流入江河湖库,从而改变以往雨水、污水合流的情况,达到雨、污各行其道的良性循环排水模式,进而从根本上改善河湖水质。
“排水单元达标建设涉及排水单元的权属人、管理人、养护人、监管人,也涉及千家万户,需要全民的支持和配合。”天河区排水单元达标攻坚组组长王志钦介绍,天河区按流域和管理红线科学划分排水单元,按标准化编码编制每个排水单元的“身份证”,对全区的排水单元实施分类攻坚。全区21条街道都有对应的“任务图册”,达标和未达标的用不同的颜色标识。
在排水单元达标建设中,天河区还设置了由设计、施工、监理、建设、街道、村公司、自来水公司等单位组成的技术保障小组,分片包干提供技术支持。截至2022年12月底,辖区内排水单元面积达标率超过95%,创建工作走在全市前列。
接下来,天河区将健全完善源头雨污分流,市区联动攻坚排水单元达标,按行业和系统分类,积极联系上级主管单位,主动上门协调沟通,集中攻坚、较真碰硬,加快推动排水单元整改工作。
此外,天河区还将继续统筹推进合流渠箱“开闸”清污分流改造与市政管网完善、排水单元达标建设、涉水违法建设治理等工作有机结合,巩固清污分流效果,提高防洪排涝空间。
控源截污
开创“四洗”地毯式摸查
治水初期,天河区车陂涌等4条(段)河涌列入广州市35条重点黑臭河涌治理名单,而在全国也是首批纳入监管治理的城市黑臭水体,当时天河并无经验,车陂涌等河涌的治理就像“摸着石头过河”。多次调研后得出的结论是:河涌黑臭的问题虽然表现在水里,但根源就在河岸上。于是,在控源截污方面,天河区开创了“四洗”地毯式摸查方式,挖出源头污染源。通过“洗楼、洗管、洗井、洗河”摸清各流域污染源具体情况并系统分类研究、逐个击破。
以车陂涌为例。车陂涌自北向南,流经9个街道、9个城中村,支涌和暗渠23条,主涌长18.6公里,支涌长48公里,流域面积80平方公里,曾是广州市列入国家监管平台的147条黑臭水体之一。通过“四洗”地毯式摸查,车陂涌流域洗楼超过2万栋,排查出管道功能缺陷和结构性隐患、问题排水口及“散乱污”企业偷排现象等问题。
单单处理污染源头还未能解决问题。深涌流域位于天河区和黄埔区交界,总长度22公里。中支涌位于深涌流域中部,全长约1.96公里,是深涌流域的“主动脉”。
中支涌的珠村段曾有约400米被覆盖成暗渠,周边城中村楼房众多,生活污水直接排入河涌。形成暗渠的河涌无法进行日常管养、清疏,导致淤泥淤积、行洪不畅、水体恶臭,严重阻碍着中支涌乃至整个深涌流域的治理。
“中支涌珠村段的治理第一步就是揭盖复涌。”2018年,王志钦担任深涌流域工程组组长,推动深涌中支涌整治工作。他多次上门、挨家挨户走访,在寻求民意中找准了中支涌及珠村截污纳管治理与居民群众利益相关的平衡点。据统计,深涌中支涌累计揭盖约400米,面积约2500多平方米,清淤清障1.43公里、4000立方米,整治了沿线多幢房屋的逾2000个直排污水口。中支涌揭盖复涌后,暗渠重见天日,如今的珠村,马路宽阔畅通,岭南骑楼风貌独特。
岸绿景美
建成市区两级碧道超50公里
2018年12月底,广州制定全市碧道建设方案。在各区碧道建设试点任务表中,车陂涌(文化水乡段)碧道建设被纳入了广州11区碧道建设试点之一。车陂村具有历史悠久的龙舟文化,车陂涌碧道结合龙舟文化的精髓,打造车陂“四桥六景”。
文化水乡段作为龙舟赛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载体,既是村里举办龙舟赛事的河道,也是村民重要的活动场所。“道路宽了,绿化多了,车辆少了,我们平时能多带着孩子出来走走了。”碧道建成后获得不少车陂村村民的点赞。龙舟和碧道,成为车陂涌河涌治理的两大亮点名片。
近年来,天河坚持以碧道建设为牵引,稳步推进全区水安全补短板和水污染治理。区内碧道建设工作切实遵循“清、通、修、立、造”的思路,顺利完成6宗11.1公里年度碧道建设任务,到2022年底,累计建成市区两级碧道50.8公里。
在日常管理中,天河区优化补水方式,利用大观净水厂中水再生利用,补入猎德涌、车陂涌、棠下涌,并探索实行河道低水位运行,促进水生态系统进一步恢复。2021年生态环境部、住房城乡建设部、水利部现场调研时充分肯定了猎德涌“降水位、少清淤、不调水”的河涌生态治理方式。天河30条黑臭河涌持续实现不黑不臭、“长制久清”,水清岸绿鹭鸟飞,成为生态环境改善的最直观体现。
天河区水务局方面表示,接下来将高质量高标准推进碧道建设,助力构建华南国家植物园和谐共生的水生态环境,“十四五”科学规划实施全流域河道修复工作,构建全流域再生利用系统,形成安全行洪通道、自然生态廊道、文化休闲漫道、生态活力滨水经济带。
04-07版采写:南都记者夏嘉雯陈卓睿通讯员赵中华受访者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