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财经上海8月31日电(王玉晴) “出海”是2023年中国企业发展的关键词之一。从国内企业组团出海抢订单,到中国出口“新三样”,上半年的多项经济热点、亮点均与出海相关。
记者统计发现,上市公司2023年半年报亦折射企业出海的积极变化。数据显示,截至记者发稿时已披露半年报的4566家上市公司中有1024家实现境外收入的同比提升;有984家企业的收入结构同比更加向境外倾斜。这四千余家上市公司共创造境外收入2.32万亿元,占到总营收的9.17%。
截至发稿,上半年实现境外收入最多的5家上市公司分别为立讯精密、中远海控、中国海油、宁德时代和比亚迪。他们也成为境外增长最为亮眼的机械设备、电子、基础化工、电力设备等行业之代表。以制造业为引领的中国企业出海,正彰显出中国制造强劲的全球竞争力。
(资料图片)
超千家公司境外收入实现增长
截至记者发稿时,共有4566家上市公司披露2023年半年报。其中,披露境外收入数据的公司达2178家,占比47.70%,比去年同期有所增加。
从总量来看,四千余家已披露半年报的公司合计总营收25.30万亿元,共实现境外收入2.32万亿元,境外收入占比9.17%。2020年以来,每年的半年报、年报,该比例一直在8%至11%波动,即境外收入占A股上市公司营收约十分之一左右。
在两千余家披露境外收入的公司中,共有1024家的境外收入实现同比增长。其中,增量最多的5家公司依次为宁德时代、比亚迪、立讯精密、阳光电源与晶科能源。这与中国出口“新三样”形成明显对应。
据海关总署统计,上半年,中国电动载人汽车、锂电池、太阳能电池等“新三样”产品走俏海外,合计出口增长达61.6%。而上述5家公司中,宁德时代为锂电池龙头企业,比亚迪为电动载人汽车龙头企业,阳光电源与晶科能源则是太阳能行业的头部企业。其中,宁德时代的境外收入同比增加434亿元,比亚迪境外收入同比增加310亿元。
按照上半年境外收入绝对值排序,前5名依次为立讯精密、中远海控、中国海油、宁德时代与比亚迪,6至10名为中国交建、中国建筑、洛阳钼业、京东方A以及万华化学。央地国企资源类、基建类企业,以及民营新能源类、电子类企业,成为A股市场旗鼓相当的两大“最强出海阵营”。
新能源产业的全球竞争力持续提升
窥一斑而知全豹。上半年上市公司出海前5名、前10名的“英雄榜”,透露出海动力最为强劲的几大行业。
记者梳理发现,上半年境外收入实现增长的企业主要集中于机械设备、汽车、电子、电力设备、医药生物五大行业;境外收入贡献占比增多的公司,主要集中于机械设备、电子、基础化工、汽车、电力设备等几大行业中。制造业尤其是以机械设备、新能源(电力设备)、电子行业为代表的行业,正成为中国上市公司出海最为亮眼的名片。
以宁德时代为例。上半年,宁德时代实现营业收入1892亿元,其中境外收入656.84亿元,占总收入的比例达34.71%。在2022年上半年,宁德时代的境外收入为222.54亿元,收入贡献比为19.70%。宁德时代上半年在境外的业绩不论是收入的绝对值,还是对总收入的贡献程度,都实现了大幅增长。
数据背后是宁德时代的锂电池产品在全球进一步打开市场。根据SNE Research数据,今年前5个月,宁德时代动力电池使用量在全球继续保持市占率第一名,并且提升1.7个百分点;今年前6个月,宁德时代储能电芯产量也继续保持全球第一。
伴随着高技术附加值的制造业进一步走向海外,中国制造的全球竞争力正逐步提升。“改革开放初期,我们国家做的更多是传统制造业,比如‘三来一补’(来料加工、来件装配、来样加工和贸易补偿)。”近日,瑞松科技董事长孙志强对记者分析,“但中国制造业的应用场景特别丰富,成长速度很快。这也让我们得以从技术‘引进来’发展为技术‘走出去’。中国制造业必须要走向全球、服务全球,这样才可以打开更大的增长空间。”
欧洲、中东等成为出海高频词
从出海目的地来看,欧洲、中东、东南亚、墨西哥等成为2023年半年报中的高频目的地。
对汽车、新能源等行业上市公司来讲,欧洲继续成为其出海的重点区域。在光伏行业,欧洲目前仍是我国最大的光伏组件出口市场;在动力及储能电池领域,欧洲也成为多家上市公司出口和建厂的布局地区。比如,储能行业头部企业派能科技在半年报中表示,今年上半年公司已完成欧美子公司架构的初步搭建,并与一家重要客户签订合资协议,构建欧洲本地生产制造能力。上汽集团也在半年报中强调在欧洲市场的竞争力,其MG品牌连续4年排名中国单一品牌海外销量第一,今年上半年在欧洲销售11.5万辆,同比大涨143%。
上市公司半年报还体现出“中东淘金热”。在记者统计范围内,中国中车是机械设备行业上半年境外收入最多的企业。其表示,上半年公司客运内燃动车组首次出口阿联酋,实现了新的市场开拓。“专精特新”企业如民爆光电、鹿山新材等也在半年报强调看好中东市场的增长潜力。
汇丰银行在8月28日发布的《中国-中东经贸走廊》报告中分析,从中国与中东市场的贸易差额数据以及双边贸易趋势来看,两大市场之间的贸易增长潜力巨大。当前是中国企业进入中东市场的有利时机,尤其是在科技、制造业、能源等领域。
编辑:罗浩
声明:新华财经为新华社承建的国家金融信息平台。任何情况下,本平台所发布的信息均不构成投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