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
这次布林肯访华,王毅和秦刚分别与他的会谈应该进行得不错,达成了一些共识。中美关系前段时间螺旋式下坠,这次布林肯访华可以视为一系列事态发展的一个节点。如果说会谈有一定成果,那么也是中美这半年大互动带来的一些认知与这次会谈产生了回响。
我认为,这半年中国通过行动和会晤交流,向美方传递了以下三大信息:
第一,中国不接受美国对中国的遏制战略并且下决心阻击该战略。中国尤其不接受美国破坏一个中国的行为,用明确的语言和坚决的行动告诉美方,它的台海政策是危险的。中国同样不接受美国在中国近海的霸权主义行径,不断以实际行动增加美方对华抵近侦察的风险。我们也不接受美方对中国供应链和经济的破坏,以各种方式与美国的脱钩断链开展针锋相对的斗争。
第二,中国证明了自己不是个一压就垮的国家,我们的力量不断展现出来,对风险的承受力和不惧风险的决心同样不断被世人共睹。如果今天就发生军事危机,美国显然缺少在中国近海迅速取胜或者通过消耗搞垮中国的信心,他们很担心自己会失败、丢脸。鉴于新的大选很快就要到来,与中国直接敌对将是拜登政府的不可承受之重。
在供应链问题上,美国走过了头,一方面刺激了中国芯片技术的加快发展,一方面对美国公司的长期利益造成严重威胁,脱钩对美国不利的担心不断增多,所以传出美国允许韩国和台湾地区半导体制造商保持在大陆业务的说法,这种报道的出现反映了美方的犹豫和纠结。经济上,中国今年的复苏虽然进入二季度后不够理想,但美国的情况更糟。中国尚有很多振兴经济的工具可以使用,与中国僵持下去,对拜登政府越来越弊大于利。
第三,中国是讲道理的。一方面坚持原则,立场坚定;一方面对美政策的自卫性也很明确。不平等的军事高层对话我方坚决拒绝,但是其他对话的大门该敞开时就敞开,与美和平共存互利合作是我方的真实态度。适当调整对华政策,与中国保持应有的正常关系,比把中国硬搞成“敌人”或者“无处不在的对手”,对美国,尤其是对谋求连任的美国当权者,显然利大于弊。
美国最怕的是中国继续发展,但是以恶劣的地缘政治手段来打断中国的发展进程,这做不到,而且对美国决策者意味着巨大政治风险。中国不是苏联,美国政治精英对外强词夺理,但他们心里越来越清楚这一点。拜登政府在过去两年里试图用对付苏联的思路对付中国,这是走不下去的,他们应该已经处于困惑中。
这次布林肯来华访问,通过美国媒体的报道可以看出,华盛顿是积极的倡议和推动方。虽然美国一些政治精英指控中国“用冷淡加强自我地位”,主张美方不应予以鼓励,但是拜登政府显然从他的对华政策中感受到了疲倦和对风险的不安。
老胡不敢说这次中美最高外交官的“长时间坦诚交流”能否产生阻挡两国关系进一步恶化的实际效果,甚至能否给两国关系一定程度的回升提供一些理性动力,我想说的是,中国人第一不应报不切实际的幻想,第二不应放弃应有的努力。毕竟中美是两个核大国,又是巨大的贸易伙伴,我们处在全球化时代,搞大国冷战式的对立实在是开历史倒车,不会有人真正欢迎这样的倒车。
实际上,美国搞脱钩无论在它的国内还是国际上,都很费劲,要挑起一场战争,他们的政治风险就更高了。所以,中美都在两国这场外交会晤后顺势而为,都为缓和中美关系做出各自的努力,不要把中美新冷战看成我们必须接受的一种宿命,我认为这样的积极态度还是很有必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