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 > > 内容页

海外A股ETF持续吸金 业界热议生态建设与市场需求

2023-06-07 04:56:57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分享到 :

今年以来,外资保持流入A股态势,不少投资A股市场的ETF也出现规模增长。


(资料图片)

据新兴市场基金研究公司EPFR Global公布的数据显示,截至5月下旬,中国股票基金延续了目前6个多月来最长的资金流入势头。

值得关注的是,在截至4月26日的一周内,跟踪中国股票的ETF吸引了65亿美元的资金,相当于去年流入中国股票ETF总量的近10%。

6月2日,由深交所主办的2023全球投资者大会在深圳召开,在围绕海外A股ETF新发展开展的讨论中,广发控股(香港)有限公司首席执行官林晓东、博时基金管理有限公司首席资产配置官黄健斌、易方达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副总裁范岳和景顺长城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权益投资总监陈文宇一致认为,随着A股国际化进程加快和中国资产在全球市场的地位提升,近年来海外A股ETF发展非常快,规模持续增长,成为了大型养老金、主权基金以及其他基金的配置标的。

对于未来的发展,陈文宇表示,相较美国或A股的ETF市场,无论是整体的规模还是品类,海外A股ETF发展空间都非常大。

与此同时,海外A股ETF的发展也面临挑战。在范岳看来,在风险管理和投资策略方面,海外A股ETF面临着市场共同的挑战,因此建议未来加大风险管理工具推出的速度,让国际、国内投资人有更加丰富的工具。

陈文宇则认为,海外A股ETF发展长期面临两方面的挑战,一是,支持A股产品的海外生态系统,涉及到法律、监管等各方面;二是,需要有通道了解海外不同投资人的真实需求。

海外A股ETF发展空间巨大

与海外成熟的ETF市场相比,海外A股ETF处于发展早期阶段。

据林晓东介绍,全球第一只ETF创立于1993,美国证券交易所推出了全球第一只跟踪S&P500指数的ETF——标准普尔存托凭证SPDR,到2022年年底,美国ETF市场拥有2844只基金,总规模6.5万亿美元,占据全球8.9万亿美元ETF的72%。

2004年12月,国内首只ETF(上证50ETF)成立,截至2022年底,深沪两市共上市734只ETF产品(非货币),资产规模共计13390亿元,较2021年末增加2399亿元,涨幅21.83%,数量和规模均创下新高。

整体来看,美国仍是世界上最大的ETF市场,占整体市场份额比例超过70%;欧洲是规模第二大的ETF市场,合计规模1.3万亿美元,约占全部ETF份额的15%。中国ETF总规模2289亿美元,约占除日本以外亚太地区ETF总规模的40%。

值得一提的是,从全球范围来看,ETF基金的规模和市场行情的相关性不强,因为不管是牛市还是熊市,全球ETF规模每年都在持续上涨。

从创新角度看,黄健斌表示,过去三十年ETF市场总共有三轮的迭代,现在是3.0市场。

1.0市场始于1993年,主要产品是市值加权的宽基指数类,以及股票、固收、贵金属和大宗商品类。第二阶段从2003年开始,主要是引进了Smart Beta和基金指数,以及量化产品对相关工具进行运用。现在处于第三阶段,即监管审批简化,同时大量传统公募的基金开始转向主动的ETF,增加了主动的主题。

“A股的ETF产品优势主要在资产端,Beta的代表性比较强,与国外的资产相关性低,大基金可以起到风险防范的作用。”黄健斌说。

范岳表示,从产品形态上看,随着境外投资对中国市场兴趣的加大,随着开放程度的日益提高,未来除了宽基以外,还会在更多的行业、主题方面有更多的海外投资者对A股市场有更大的需求,相应也会有更丰富的产品诞生。

陈文宇则给出了更为形象的比喻,他表示,如果把海外A股ETF的发展看成一场球赛,那么现在还在开场的头十分钟,相较美国或A股的ETF市场,无论是整体的规模还是品类,海外A股ETF发展空间都非常大。

机遇与挑战并存

林晓东表示,随着中国资本市场的进一步开放以及交易制度的持续优化创新,海外投资人投资A股便利性和热情不断增长,海外A股ETF发展空间巨大,不过也面临着多重挑战。

对于未来海外A股ETF的市场发展,黄健斌认为最大的机遇是人民币国际化在稳步推进中,随着去美元化进程的加速以及中国对外贸易的持续复苏,跨境人民币收付增长迅猛,相关各国已把人民币纳入外汇储备,人民币在全球储备货币结构比例的上升会进一步衍生人民币投资与风险管理的需求,在这个过程中人民币核心资产的工具型产品,特别核心权益宽基指数、关键久期利率债ETF等可能有较大的发展空间。另外,近年来,疫情后的全球局势发生了较大的变化,中国经济周期与境外主要发达市场形成较明显的错位,A股的差异化配置价值提升、投资者关注度明显提升。

而谈到面临的主要挑战,黄健斌认为,境外投资者对A股市场的“审美”与境内投资者可能存在一定的差别。境外投资者尤其是养老金、主权基金等大资金的投资久期往往较长,这类资金往往也更偏好ROE相对稳定、估值偏低、处于生命周期相对成熟阶段的股票,而对于快速成长阶段的股票、市场热门主题的参与度偏低。但从A股市场的投资特点来看,投资者对“预期”的敏感程度高,对信息的反应逻辑与境外有一定差异,可能导致境外投资者在其审美体系下收益可得性相对偏弱,这也可能会降低其参与A股市场的积极性。另外,中外ESG标准、理念与数据披露的差异可能会影响海外ESG主体对A股ETF的配置。

对于未来的市场发展,范岳从机遇和挑战两方面来分析。在机遇方面,他认为A股市场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对于任何国际机构投资者都是不可忽略配置的一部分,是市场发展的最大机会,“这两年以来,国际投资者的数量和资金都是在持续增长,从一个侧面可以看出,A股市场的吸引力非常大,而且这个趋势一直没有改变。”

在面临的挑战方面,范岳表示,这两年,国内ETF期权推出的速度不断加快,衍生品产品类别从只有沪深300、中证500等,到现在已经覆盖单市场和中小盘股包括创业板,对冲工具、风险管理工具越来越丰富,有利于境内、境外投资人应对风险,同时建议未来加大风险管理工具推出的速度,让国际、国内投资人有更加丰富的工具。

陈文宇则从供给和需求两个环节探讨了海外A股ETF的市场发展。

在他看来,国内ETF市场的生产能力非常强,从以前的宽基、主题到现在的Smart Beta包括增强ETF等,产品持续在创新。但是对海外投资人来讲,ETF只是一种工具,因此首先要了解海外投资人的真实需求才能匹配合适的产品,目前的现状是,对国内公司来讲了解真实需求还存在一定困难。

另一方面是,ETF的发展需要一个生态系统,包括产品的开发、指数到做市商、销售、推广,各方面缺一不可。

长期来讲,海外A股ETF的发展离不开海外的生态系统支持A股产品,对海外A股ETF市场来说,生态系统涉及到法律、监管各方面,这是面临的长期挑战。

(文章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