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天,孩子得了“红眼病”怎么办?别大意,可能是腺病毒在作祟。
(资料图)
记者从烟台毓璜顶医院获悉,自入夏以来,该院儿童门急诊量骤增,绝大多数小患者表现为高热、咳嗽、流涕等常见呼吸道症状,发病较往年明显增多,其中部分宝宝3—5天持续高热不退,伴有眼睛红、结膜分泌物增多、耳后淋巴结增大,检查可发现咽部、扁桃体脓性分泌物附着,经抗菌药物治疗无效。经过该院医学分子生物实验室病原检测确定为腺病毒感染。
腺病毒感染后,孩子会有哪些表现又该如何处理?针对家长普遍关心的问题,齐鲁晚报·齐鲁壹点邀请到烟台毓璜顶医院儿科副主任、儿童重症监护室的辛毅进行详细作答。
1.什么是腺病毒?
腺病毒是于1953年首次从一手术切除的扁桃腺中分离到的,于1962年正式命名为腺病毒(Adenovirus),能够感染人类的腺病毒有49个血清型,根据生物学性状分为A-F6组。腺病毒呈球形,核心为双链DNA,故基因组为线状双链DNA,主要通过呼吸道、消化道、眼结膜等途径传播和侵入人体而感染发病,多在春夏季节形成儿童群体的局部流行小高峰。
2.腺病毒感染有哪些临床表现?
不同的血清型临床表现也不尽相同,以发热、咳嗽、流涕、咽痛、呕吐、腹痛、腹泻、眼睛红、结膜分泌物增多为主要表现,儿童腺病毒感染可有如下症状:
(1)急性咽喉炎、扁桃体炎:以婴儿和小年龄组儿童多见,由C组1、2、5、6型引起,表现为发热、鼻塞、咳嗽、咽痛为主,检查可发现耳后淋巴结增大、咽部充血红肿、扁桃体脓性分泌物附着等,往往经抗菌药物治疗无效。
(2)咽—结合膜热:由B组3、7型感染,春夏季节多发,表现为高热、结膜充血、咽部红肿,部分儿童可因游泳时接触被病毒污染的池水而感染。往往发热时间较长,自然病程1-2周。这也是当下学龄儿童及年长儿童中主要的流行类型,也是每年最常见的儿童区域性流行小高峰。
(3)肺炎:多由腺病毒3、7型引起,表现为高热、咳嗽、喘憋,严重时可发生呼吸衰竭甚至致死,儿童各年龄段均可发病,亦可累及青壮年,需要及时住院治疗。部分恢复期患儿可遗留闭塞性细支气管炎,预后相对不良。
(4)急性胃肠炎:40型和41型腺病毒可在肠道细胞中复制,引起儿童急性胃肠炎,表现为发热、呕吐、腹痛、腹胀、腹泻等,部分婴幼儿可并发中毒性肠麻痹或肠套叠等急腹症。
(5)流行性结膜炎:俗称“红眼病”,可由多种血清型腺病毒感染,常伴随上呼吸道症状,具有较高的传染性,部分病例可累及眼角膜,若发生溃疡性角膜炎可一定程度影响视力。
(6)其他表现:腺病毒11、12型可引起儿童急性出血性膀胱炎;37型可引起生殖道炎症;1、5、7型可发生病毒性肝炎等。在免疫功能正常的儿童群体中,此类感染发生罕见。
3.被腺病毒感染后应如何处置?
腺病毒是儿童常见呼吸道病毒之一,是引起儿童感冒的常见病原之一。腺病毒感染为自限性疾病,无特异性治疗。以退热对症治疗为主,同时加强急性期护理、多睡眠休息、清淡饮食、开窗通风、注意手卫生、出门戴口罩、不聚集等标准防护,尤其是合并结膜炎儿童不要去大众浴池、泳池洗浴、游泳。同时加强学校、托幼机构以及公共浴池、泳池环境卫生的防护工作。
不建议起病早期使用抗菌药物,除非临床明确合并细菌感染或有结构性呼吸道畸形病例,可短时期使用抗菌药物,如青霉素、半合成青霉素、一二代头孢菌素等,疗程不超过5-7天。
除咽—结膜热自然病程较长、腺病毒肺炎病情相对重外,其他类型的感染自然病程3-5天至1周左右自限,但可能发生感染后气道高反应及鼻后滴流等因素导致的儿童持续咳嗽1-2周,只需对症处理即可。
对于持续高热、热程较长的儿童,在排除合并细菌感染或兼顾抗菌治疗同时可短程使用糖皮质激素2-3天,有助于控制全身炎症反应。一旦患儿持续高热3-5天不退、咳嗽喘憋明显、精神反应差、不思饮食等征象,提示并发肺炎可能性较大,需及时住院治疗。
腺病毒感染后可获得该血清型保护性中和抗体,从而获得对该血清型的持久性免疫保护。故从免疫学角度看,儿童时期感染不同血清型病毒后,会形成不同血清型间的交叉免疫,可于成年后获得持续的群体免疫屏障,有助于降低生活社区内的下一代儿童感染后肺炎的发生率及病情危重度,有一定的积极意义。
(来源:大众报业·齐鲁壹点)
更多精彩资讯请在应用市场下载“极目新闻”客户端,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欢迎提供新闻线索,一经采纳即付报酬。